休闲食品类

锥栗的科学贮运方法

 

 

 锥栗果粒大圆亮清香糯甜风味佳美营养丰富为无污染天然绿色食品。特别是因其含糖量高糯性好肉质嫩涩皮易剥落等特点使锥栗成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果品远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其他干果那样晒干后贮运。锥栗在贮藏运输中有四怕,即怕干、怕热、怕冻、怕闷。在贮运时常因条件不适,管理不善引起失水风干(失重)、生虫、发芽及腐烂,特别是栗仁产生斑点等现象,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做好锥栗的贮藏运输,不仅可以保持锥栗的品质风味,也可避免造成采后损失,提高锥栗的经济效益。



一、适时科学采收,保证锥果充分成熟

适时科学采收,保证锥果充分成熟是做好锥栗贮藏运输的前提。未充分成熟的锥栗营养成分、色泽和风味等品质均较差,且水分含量高,抗病性弱,在贮运中容易引起失水风干和霉烂损失。锥栗品种不同,成熟期也不尽一致,最早熟的品种如白露仔,在8月下旬成熟,大部分晚熟品种在9月中旬至10月中下旬成熟。一般应选中晚熟品种的锥栗用于贮藏,其耐贮性好。

锥栗充分成熟的标志是栗苞由绿转黄并开裂,苞内锥果由黄色转为褐色并带有油性光泽,此时为采收的适期。为保证锥果充分成熟,采收时应该采用拾栗法,即待树上的栗苞开裂,栗果外露并自行脱落地面后拾起。为便于拾栗果,在栗苞开裂前要清除地面杂草,锄松土壤。如果在陡坡山地,还必须在陡坡的下方作垫,阻挡栗果落地滚动远处。最好在每天的上午拾一次,以免中午日晒而使栗果干燥,且山场天温高不利于贮藏。此法收获的锥栗饱满充实,果皮充分着色而富有光泽,果肉香甜,风味好,营养成分高。



二、做好贮运前的预处理工作,提高耐贮性能

1、发汗散热。锥栗采收大部分是在9月中旬至10月间,此时气温较高,从栗苞中脱落出来的锥果还具有较高的山场热和温度需及时摊开,使栗果冷却散热,群众称为发汗。否则会因栗果含水量大,自身温度高,呼吸作用旺盛,尤其是在贮藏场所通风不良,大量堆积的情况下,锥栗山场热、呼吸热不易发散,温度急剧升高,而导致胚芽和子叶发酵腐败。栗果发汗散热可选择在通风阴凉的室内或荫棚下进行,经过发汗可快速降低山场热,降低栗果的呼吸作用,减少腐烂。

2、熏蒸杀虫。锥栗采收后应集中进行熏蒸杀虫,以减少贮藏期间象鼻虫和桃蛀冥等危害,减少损失。栗区常用的处理方法是二硫化碳(CS2)熏蒸杀虫法。应选择一间密闭性能好的熏蒸室,将栗果平摊于室内,厚度不能高于60厘米,也可将栗果装入麻袋或竹筐等透气容器中放入室内,然后将盛有二硫化碳的器皿,置于栗果堆上或栗子袋上让二硫化碳挥发气化后逐渐向下扩散,起到熏蒸杀虫的目的。每50立方空间的熏蒸室应用二硫化碳1.5—2.5公斤,气温高时用量少些,气温底时应多些。为保证熏蒸效果,首先应该将二硫化碳分多个器皿盛装,多点放置,以便二硫化碳气体能均匀扩散到熏蒸室的各个部位,达到均匀彻底杀虫的目的;其次,熏蒸杀虫时应将熏蒸室的门窗关严,并将门缝用牛皮纸封好,以免药剂泄漏。一般熏蒸24小时即可杀死全部虫卵和害虫,然后打开门窗,等气体扩散后取出栗果。



三、选择适宜的贮藏方法,确保贮藏效果

1、冷藏法。目前大量贮藏栗果的常用方法,可较好地控制了贮藏的温度和湿度,栗果损耗少,且基本不出现发芽现象,贮藏期长,效果好。冷藏的栗果应充分成熟,色泽光亮,消除病虫果、干瘪果、霉烂果、畸形果、机械破损果等,并根据单粒大小进行分级。冷藏的栗果采用麻袋或编织袋的包装方式,以保持栗果的湿度。进入冷库应科学进行堆垛,一般采用字型或字型方式堆垛,货垛应距墙壁约30厘米,垛内各麻袋应留适当空隙,垛与垛之间应留有走道,以便通风降温和检察。冷藏期间应掌握温度1—3度,相对湿度90%—95%,二氧化碳不超过3%为宜。

2、气调冷藏法。栗果贮藏中较先进的方法,通过调节贮藏环境的空气组分,配合低温冷藏可达到良好的贮藏效果。在二氧化碳10%以下,氧气为3%—5%,温度0度左右,相对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贮藏120天栗果仍然新鲜饱满,品质优良。



四、合理进行运输,保证外调安全

锥栗在运输过程中要求保持较低温度和较高的空气湿度条件,对于外调运输的栗果一般采用湿麻袋包装并做到快收、快装、快运、防热、防冻、防干,尽可能缩短栗果的周转时间,确保栗果的品质质量。

鲜果在运输时应防止发热、有效地控制温度和湿度,防止风干和霉变。锥栗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防曝晒、雨淋严禁与有毒、有异味和有污染性的物品混装、混运,严禁野蛮装卸。

锥栗加工产品贮藏仓库应通风、干燥、阴凉、无阳光直射,严禁与有毒、有异味、有污染的物品混放。

 优质锥栗果品及调运输主要环节可概括为:适时科学采收发汗预贮及时收购挑选分级麻袋包装熏蒸杀虫预冷保湿汽车夜间运输或冷藏车辆运输港口冷库保藏冷藏船出口外运。







Copyright© 2015-2021 火狐平台(中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南平市建阳区童游大街11号
闽ICP备19005464号-1

闽公网安备 35078402010058号